

美國政府財政部早前 發佈 有關加密貨幣 電子錢包的新監管規則,將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收集用戶及錢包持有者的個人資料,這可能會打擊去中心化金融 (DeFi) 項目的發展。
美國財政部屬下的金融犯罪執法局(FinCEN)提出了新規則,要求銀行和金錢服務企業,對於將加密貨幣轉賬至私人電子錢包的用戶,進行身份查核程序、將資料記錄存檔,並適時向當局報告。
按新監管規則,假如你有買賣加密貨幣,並想從交易所(例如 Coinbase)的賬戶,轉移資金到你自己的私人加密貨幣錢包,對於3,000美元或以上的轉賬,你便需要向交易所證明你是該私人錢包的持有者。另外,如果你想轉賬至他人的私人錢包,你亦需要向交易所提交詳細的錢包持有者個人資料。
在FinCEN提出的新監管規則下,如果你在同一天內交易總額超過10,000美元,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將你的個人資料匯報予當局。而且,交易所必須儲存所有這些客戶的個人資料記錄,當局可以要求索取。
假如相關新監管規則落實,加密貨幣交易所將會如何實際執行尚存疑問。但是,假如新規則落實,對於透過智能合約來儲存或託管加密貨幣的DeFi項目,將會帶來重大影響。
DeFi或受加密錢包新監管措施影響
CoinDesk引述市場人士表示,在加密貨幣電子錢包的新監管規則下,DeFi可能會屬於法律的 2020年牛市.
「在新監管規則下,在美國使用DeFi協議,可能變成違法。」USDC 穩定幣 聯合發行機構Circle的行政總裁Jeremy Allaire表示,「這甚至可能影響進行以太幣抵押的 以太坊 2.0 智能合約。」
在以太坊2.0設計下,要運作一個節點,以太坊2.0用戶必須向智能合約發送32枚ETH(折合約20,000美元),涉及金額遠高於新監管規則下的交易限額。
目前,FinCEN就新監管規則,公開徵求公眾意見,限期為2021年1月4日。加密貨幣業界公司、例如Coinbase,已經開始準備針對新監管規則的意見書。
另一方面,美國白宮最新亦發佈了關於穩定幣監管的文件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金融市場工作組的報告,提到工作組對於穩定幣在日常消費付款應用的看法。工作組建議,穩定幣必須達到與金融系統其他領域相同的監管標準。